所谓海缆,就是海上风电中输送电能的设备,对电能传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都有着重要影响。
与陆缆相比,海缆主要敷设在海底,所以除了要满足电气性能以外,对阻水性能、机械性能等也有着更高的要求。
也正是因为使用环境特殊,所以一旦海缆发生故障,维修和更换都会非常困难,同时也会影响整个风电场的运营,所以一般来说,运营商会非常重视海缆的质量。
本周上新的投学苑·行业课第二季——海运系列课程,将用五节课的时间给大家讲清以下问题:
1.海上风电的优点有哪些
2.为什么说海缆是海上风电的最强分支
3.海缆在国内外的成长空间有多大
4.海缆的属地资源优势和技术
5.海缆的相关企业有哪些
下面是课程的3分钟试看,希望可以帮你了解海缆产业链。如果对行业课感兴趣,欢迎点击文首图片报名课程,也可浏览至文末添加小助手,免费领取课程试看、行业资料等福利。
01
产业链分析
(1)海上风电产业链
在详细分析之前,我们先来看看海上风电的分支有哪些。其实,海上风电的产业链和陆上风电差不多,同样有叶片、齿轮箱这些上游的风机零部件,以及中游的风电主机和塔筒等等,最核心的差异是,海上风电多了海缆和基础两个中游环节(这里圈一下图中的海缆和基础)。
(2)抗通缩
接下来,我们就来看一看海缆的抗通缩属性。
对于产业链上各环节的价值量,影响比较大的趋势有两个:
第一个是和光伏、陆上风电一样,海上风电的发展也是不断降本的过程,主要的路径就是风机大型化和风场规模化。
第二个则是随着近海资源的开发程度提升,海上风电场会逐渐向深远海发展。
至于具体的影响,我们可以参考广发证券搭建的成本模型,可以发现随着风机大型化和风场规模化的发展,风机、塔筒等产品的单价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,而海缆和基础虽然也会受到一些负面影响,但同时有单价提升和用量增加作为对冲,是唯二的抗通缩环节。
在今年5月的行业交流会中,运营商的负责人也透露过,在他们的计算模型中,未来3-5年风电主机、塔筒等设备的价格会下降,施工价格也会下降,但是对于海缆是没有降价预期的,甚至在最近的几个远海风电场中,海缆的价值量还在提升。
所以说,海缆是名副其实的抗通缩环节。
(3)出海
另外,海缆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逻辑,就是出海。
看过我们上一季的风电课的同学应该有印象,行业内有种说法是“光伏是世界的光伏,但风电只是国内的风电”,原因就在于风电设备需要专门的设备来运输,成本很高,所以一般很难出口。
但海缆明显是一个例外,一方面与其他环节不同,海缆本身就要走水路运输,所以运输设备不是问题,另外一方面,相较于海外的海缆产品,即使算上运输费用和关税,国内的产品仍然有价格优势。
所以海缆的出海难度并不大,现在国内的海缆厂商都在积极筹备,比如东方电缆6月份就在荷兰设立了子公司。
所以,海外的装机大年(24-25年)到来之日,就是国产海缆大展拳脚之时。


本文来源:远川研究所(微信公众号)